站点概况
华南地区濒临南海,是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68%,维持约12.1%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华南山区地处于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区,雨-热作用强,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率高强度大,地质地貌环境复杂,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强烈, 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大,地质体稳定性差,构成了孕育地质灾害灾的基本条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影响下,华南地区地质环境脆弱性愈加明显, 灾害频率和强度有增加趋势。近年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广东地区极端暴雨频发,暴雨量不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丘陵山区滑坡灾害风险不断增大, 山区的生产生活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也直接影响到山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此外,当前华南山区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发展阶段, 外围发展环境加剧了华南山地丘陵区地质环境安全和灾害风险。受上述因素影响,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危害严重。
由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牵头、南方科技大学和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自然资源部"气候变化驱动下华南滑坡风险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以下简称"野外站")于2023年成功获批建设。野外站面向华南山区生态安全与人居安全等国家家和广东省重大战略需求, 立足亚热带气候变化驱动下山地丘陵生态地质环境灾变特征,研究气候变化和高强度扰动下滑坡灾害形成发育的机理和动力学模型, 构建基于多维空间架构的野外观测体系,发展可靠的滑坡风险监测预警及综合调控关键技术,探索滑坡灾害岩土和生态工程综合调控原理和优化措施。
按照"一站多点"的建设模式,以梅州丰顺主观测站为中心,选取清远连州、广州黄埔、河源龙川、茂名高州4个典型站点作为辅助观测站, 建成 "天-空-地-深" 多元立体化、数字化野外观测体系、野外模拟实验研究基地、数据集成和共享平台、 人才培养和科普基地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野外地灾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支撑新时期华南地区滑坡灾害防灾减灾和地质环境安全。 服务华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等国家战略,并为世界滑坡滑坡风险研究和防灾减灾等提供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