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坑村1号预试验场
野外踏勘位置确定
点位位置:24°04′35″N,116°28′52″E。该位置交通便利,临近乡间公路,允许各类型车辆通行,能够支持实验设备和人员的运输。与公路间相隔一道水渠,可有效避免影响路面交通。临近若干幢房屋,距离最近的房屋约50米,供水、供电设施完善,可以确保实验用水的供应和基本的电力供应,支持实验设备的运行。该区域地形复杂,有明显的植被覆盖,地面起伏不平,适合进行滑坡模拟实验。附近建筑物和空地可以作为实验操作和观测的便利条件。点位1附近裸露的基岩与山体均为花岗岩,其所在位置土层基本为风化彻底的花岗岩,符合进行华南地区典型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灾害的成灾过程和机理观测和研究的相关要求。


实验场地搭建
对选定的场地进行地形整理和平整工作,确保设备落脚处的平坦度和稳定性。拔除大型植被(如芭蕉)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工削坡,坡度约为25-35度。根据试验场的布局和功能需要,边坡下缘靠近马路,但有近1米宽度的水渠间隔,便于人员和设备的进出,且初步判断试验结果并不会对道路产生破坏,确保通行安全和便利。


人工降雨装置搭建及监测仪器布设:


滑坡预实验
启动人工降雨模拟装置,根据设定的降雨参数,模拟降雨过程。根据当地气候特征与滑坡目录发生时间统计,本次实验设置阶梯式三段降雨特征,前期小雨或中雨(10 mm/h,持续2.5小时),中期强降雨(50 mm/h,持续5小时),后期小雨(10 mm/h,持续2.5小时),模拟"龙舟水"降水模式。

第一次标定时的标定表(左侧)、实时数据(右侧)
实验进行中的降雨情况
预实验结果:
坡体表面部分土块发生了位移,未发生整体性滑坡。降雨是影响坡体稳定性的重要外部因素,雨强的变化对坡体的含水率、应力、应变以及泥水位产生了明显影响。这些影响主要集中在坡体的浅层,对整体坡体的稳定性尚未构成威胁。
